山西锦泰昌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配电柜 , 配电箱 , 高压开关柜 , 箱变 , 电源柜 , 补偿柜 , 直流屏
EPS在消防中的应用及设计
发布时间:2017-04-14

 eps(emergency power supply)应急电源供电系统,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比较经济理想的应急电源。eps应急电源柜可用于消防、应急照明、应急事故等用电场所。

一、eps应急电源的工作原理

eps应急电源是允许短时间电源中断的应急电源装置。产品由互投装置、自动充电机、逆变器及蓄电池组等组成。在交流电网正常时逆变器不工作,经过互投装置给重要负载供电。当交流电网断电后,互投装置将会立即投切至逆变电源供电。当电网电压恢复时,互投装置将会投切至交流电网供电。

作为消防应急电源系统,当建筑物发生火灾时,为应急照明及其他重要的一、二级供电负荷提供集中供电。在正常情况下,由市电提供负载用电,当市电供电中断或市电电压超限(±15%或±20%额定输入电压)时,互投装置将立即投切至逆变器供电,供电时间由蓄电池的容量决定。当市电电压恢复时,恢复为市电供电,同时还通过充电器向电池组充电。

eps在消防中的应用及设计 图片1 

二、ups与eps的异同

eps采用了ups电路成熟的逆变技术,它们都具备在市电故障时继续向负载提供交流电源的功能。不同之处在于ups始终由逆变器输出供电,以保障电源品质;而eps在市电正常时逆变器处于自动关机状态,此时,市电经由eps的交流旁路和转换开关所组成的供电系统向负载供电。ups主要是为计算机等紧密设备提供用电保障;eps则适用于各个行业。ups切换时间很短(0~10ms);eps则相对较宽(0~4s)。ups对环境要求较高,eps则要求能适应各种环境。ups主要以维护信息传输畅通为主要目的,eps以防范重大灾难事故为主要目的。

三、eps的分类

目前eps根据所带负载种类不同大概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一是主要用于应急照明(多为单相)eps;

二是应用于电梯、卷帘门、排烟风机、水泵等感性负载或兼而有之的混合供电的三相系列eps;

三是直接给电动机供电的变频eps,可方便解决电动机的应急供电及其启动过程中对供电设备的冲击影响。

eps在消防中的应用及设计 图片2 

四、eps的设计应用

1.仅作为应急照明系统的备用电源,一般选用上述的第一种eps。为确保应急照明系统能正常运行,根据《消防应急灯具》(gb17945-2000)技术要求中对eps切换时间及持续工作时间等提出如下要求:

(1)要求负责向普通应急照明灯供电的eps供电中断时间<5s。但对于高风险工作区及关键工作区的应急照明供电中断时间<0.25s。

(2)尽可能利用市电,当市电电压在187~242v的范围内不允许逆变器进入工作状态。

(3)要求eps配备足够通量的电池组,以便在市电供电中断时,至少可确保应急照明灯工作60min以上。

(4)eps中蓄电池Zui大充电时间不大于24小时,Zui大连续过充电电流不大于0.05c5a。

此外,还需根据所使用的应急照明灯具的种类来选配eps的输出功率:

(1)普通的应急照明灯具。由于应急照明的功率是用有功功率p(kw)来标注的,而eps逆变器的输出功率是用功率因素cos=0.8(滞后)时的视在功率s(kva)来标注的,实际选用eps的满载输出功率应为:s=p/0.8。

(2)应急照明灯为高压气体灯时,宜选用切换时间小于20ms的eps产品。这是因为如果对高压气体灯的供电时间中断超过20ms时,就有可能致使气体灯内的放电电弧熄灭或中断,重新点燃可能需要长达数分钟。

2.对于混合负荷,eps的切换时间宜小于12ms。应首先分别统计电阻性照明负载与电感性机电负载的比例。对于电感性机电负载时要考虑电动机启动时的电流冲击:

(1)无任何变频、降压启动的电动机,其容量按电机容量的5~10倍计算。

(2)对于有星/三角降压启动的电动机,容量应按电机容量的3倍计算。

(3)对于有软启动的电动机,容量应按电机容量的2倍计算。

(4)对于有变频启动的电动机,容量应按电机容量的1.2~1.4倍计算。

3.输出切换应采用高可靠的自动切换输出开关(sts),使市电-逆变器能达到快速可靠的转换(转换时间<10ms)。而双路输入电源互投装置可采用电磁式自动/手动转换开关(ats),使整个系统的技术指标分配合理化。

4.eps既可以集中安放于地下室或总配电室,或分层分区配置在配电小间甚至电气竖井内,也可以紧靠应急负荷使用场所就地设置,以减少供电线路。eps放置处应通风散热良好或有相应的通风散热措施。

应急电源eps作为一种可靠的绿色应急供电电源,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相信不久的将来会有更新型的产品并更加成熟可靠。我们应及时去学习了解它,才能在消防设计中根据不同的使用场合运用自如,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安全。

展开全文